<

温馨小提示

发布于 2010-4-8 14:45:16

 

看电视易得哪些病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有两只大屏幕彩电已不新鲜,电视机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的同时,人们也逐步发现看电视不当可引起多种疾病,医学上统称为“电视病”,如下:

            1、电视眼:长时间看电视可引起近视、夜盲症、青光眼、甚至造成视网膜蒌缩,导致视力明显下降。

            2、电视颈:有些人看电视姿势不良,躺在床上斜着颈,或半靠床头,屈颈弯背,或背靠沙发伸颈仰头等,久而久之使颈部经常维持在过伸或过屈的姿势上,易于引起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病。

            3、电视胃:有人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为了看电视吃饭狼吞虎咽等,这将减少胃液、胆汁或胰液的分泌,增加胃的负担,久之则产生了消化不良或胃病。

            4、电视心:有的人情感倾向大,易于随电视节目的情节而过于兴奋、紧张或悲伤。尤其看球赛时,易情绪激动,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诱发心脏血管疾病。

            5、电视肥胖症:有些人整日看电视,缺少活动,加上边看电视边吃糖果、点心等零食,造成热量过剩而引起肥胖病。

            6、电视迷综合症:长期沉湎于电视机前,打乱了日常生活规律,造成植物神功能紊乱,可引发神经衰弱症候群,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7、电视腿:看电视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产生胀、麻、疼等症状;因静脉血管壁薄,易受压,导致血流受阻,促进血凝过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形成电视腿。为预防电视病的发生,看电视时要注意卫生保健,一般时间不要太长,每隔一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以减轻疲劳。看电视的距离要适度,保持在3米左右比较合适。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大约应与人的视线水平平行或略低一些。看电视姿势要端正,不要躺着看电视,以免引起脊柱弯曲。看电视的环境要安静,否则易分散精神,引起疲劳、减少娱乐兴趣。看电视后要洗脸,洗去空气中含有静电的尘埃和微生物。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病人,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少看或不看紧张刺激情绪的节目。看电视时不要影响用餐,而且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胡萝卜、豆腐、豆芽之类,还须多饮茶以抵抗电视射线的辐射。  

 

电视“病”,预防为主--电视缺陷要注意

      现如今,数字高清电视人见人爱,可您知道吗?它们有些所患之“病”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会给您的娱乐生活添“堵”的。

      注意:像素缺陷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平板电视,包括LCD电视机、PDP电视机、LCD背投影电视机、DLP背投影电视机、LCoS背投影电视机及LCD、PDP、LCoS前投影机,它们都是以像素显示图像,它们的像素数都是相对固定的,例如:720×576、1280×720、1366×768、1920×1080像素等,每个像素点都是以R、G、B三个基色点构成,可以显示全部的颜色,并以寻址方式显示图像,而不像CRT型电视机那样,采用可变扫描方式显示图像。因此这种以像素成像的显示器,称之为固有分辨力显示器(或电视机,或投影机)。

      对这些以像素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图像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数十万至数百万的像素点中,在正常工作状态的成像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显像中出现像素缺陷(又称为坏点)。

      像素缺陷是指显示器在正常工作状态时,显示器的屏幕上不能正常显示图像的像素点,一般分为亮点和暗点。亮点又称为不熄灭点,是指屏幕无论在黑色背景下,还是在白色背景下,永不熄灭的白亮点、闪亮点和带颜色的亮点,包括绿亮点、红亮点、蓝亮点、黄亮点、青亮点、品红亮点等;尤其是白亮点、绿亮点、黄亮点在黑色或灰色背景下,人眼比较敏感,令人讨厌。暗点是指在白色或灰色背景下,显示出黑色点、灰色点等。

      对于不同成像原理的电视机,产生坏点的原因是不同的,尤其是LCD电视机和LCD投影机,都是采用TFT-LCD,即为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每个成像的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并对像素进行控制,但由于薄膜晶体管的损坏或工作状态的不稳定,使晶体管长期处于导通或关闭状态,或不在电压控制状态下的时通时断状态,在液晶屏上就会出现常亮点、常黑点、闪烁点等坏点。

      对于PDP电视机,虽然它是以红、绿、蓝三色荧光粉依靠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以寻址方式成像,每个像素是由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氖气和氙气的混合气体的小灯泡组成,当加电后,惰性气体在离子状态下产生紫外线轰击三色荧光粉产生颜色,但由于它的制造工艺等各种原因,可能产生像素缺陷。

      对于DLP投影机,由于组成DMD的每个像素的微镜片作±12°的旋转,产生不同灰度等级,并以寻址方式产生图像,由于微镜片的损坏等原因可能产生像素缺陷。但DLP产生的坏点较少。

      不同成像原理的电视机或显示器,其坏点越少越好。但制造工艺技术越高,坏点越少,则面板的成品合格率越低,成本越高。因此在制定相关的标准中,兼顾了各方面的情况,在观看图像时使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对坏点作了相应的规定。为了使不同的成像原理的电视机的像素缺陷有一个可比性,对它们的像素缺陷要求是一样的。

 

预防方法:买电视的时候将电视调成以黑、白、红、蓝、绿纯色显示的画面,就可以轻松辨出坏点

      小心:残留影像

      残留影像是指在屏幕上长时间显示同一静止图像,当图像移去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的地方留下移去图像的微弱图像(或图像的副像)。

      在不同成像原理的电视机中残留影像现象或多或少都存在,只不过有的比较严重,有的比较轻微。采用扫描方式的CRT型电视机残留影像比较轻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一般看不到残留影像;但对固有分辨力的LCD、PDP电视机则都能看到残留影像,尤其是PDP电视机更为严重。

      因PDP电视机是通过R、G、B荧光粉自发光,而荧光粉主要通过磷光体发光来显示图像,磷光体的发光寿命有限,在长时间发光后,磷光体的亮度就会降低;当长时间显示静止图像时,会使屏幕产生图像的残留,形成残留影像。例如,若长时间连续显示如图2(a)所示的字符,仅有局部荧光体(红、绿、蓝)成为字符显示部分的颜色。因此当屏幕显示如图2(b)所示图像时,局部将出现人眼可辨的带色的字符颜色;因红、绿、蓝三色荧光体发光效率不同,残留影像的深浅也不同。

      残留影像的深浅程度与显示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显示图像的内容越亮,残留影像越明显。因为显示图像越亮,荧光体的老化趋势越快,长时间显示不同亮度等级的图像时,图像越亮部分,越容易形成残留影像。

      为了避免和减少残留影像,在观看电视时,尤其是PDP电视机时,在不影响正常收看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电视机的亮度和对比度;另外,不要长时间观看同一画面的静止图像,要与运动图像组合使用,因为运动图像时荧光材料老化比较均匀,因此可以控制局部残留影像的发生。

      如果观看静止图像时间较短,出现的残留影像会逐渐消失,并恢复正常;若长时间(如对电视机作寿命试验或老化试验,几天或更长的时间)显示同一画面的静止图像,则产生的残留影像可能不消失,严重的可以永久损伤屏幕(或称为屏幕灼伤)。

      预防方法:在正常条件下观看平板电视时,每天间断地观看4~6小时,并不断地变换电视频道,则上述情况很少发生,即使出现残留影像,也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